《三体》人物随笔
对《地球往事三部曲》中关于章北海与罗辑的人物塑造有一些感触。作者善于在情节中通过塑造不同人物的形象来表达大势,并不用过于偏重的篇幅来刻画主角。即便如此,《黑暗森林》的首要主角毫无疑问是罗辑,而章北海虽然在《三体》与《黑暗森林》中都有出场而且都占有不算少的篇幅,但显然不是主要角色,或者说不适合成为主要角色。章北海参与的每个情节都事关重大,但在作者的描写中却又都遮蔽在更显眼的情节之下。
首先,可以简单谈一下《地球往事三部曲》的一些特点。在这部系列长篇三部曲中,作者行文并不以文辞见长,对人物、事件一般采用把情节按其一般规律和设定逻辑进行推演和展开,人物在事件中依其本身的特质进行活动,从而随事件发展而开展出来。另外,在三部曲中,着重展现了宏大的科幻题材宇宙观和人类总体社会价值观的演化,而并不特别以个别人物为重点。所有人物都是社会中类型化符号的具象,也是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个抓手。从这个角度来说,章北海和罗辑的重要性是等同的。但在实际叙事上,作者对这两个人的着笔是有着明显的详略的,读者们对作品及人物的讨论就更明显的具有偏爱。我甚至没有看到(或至少极少看到)对章北海及相关事件的评论。
在《三体》与《黑暗森林》中,章北海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定义和其具体的行为,把自己打上了失败主义者的烙印。他只是在第一部中通过伪装的方式把自己表现为一名坚定的必胜主义者,并由此获得了他在第二部中出场以及践行其真正理念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率舰逃跑了。另外,在第一部中,章北海为了推动反物质(还是反引力或其他高端技术)火箭的发展,其策划并亲手实施了对无辜者的谋杀。对于这样一个人,人们不喜欢谈论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这甚至不能说是读者的偏见。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把章北海与其他持同样观点的人在思想层次上区分开来,这些人包括第一步中其同舰的同僚、那些用“思想钢印”的人们,甚至于他的首长以及研制“思想钢印”的“面壁者”。章北海与他们截然不同,他的失败观是一种纯理性的认知,而且关键的是只是一种纯理性上的认知。这一稳固无比的认知丝毫没有动摇其要有所为的意志,可以说他把这种正面冲突的必败场景下的有所为作为了其毕生的意义诠释。他在最不利的理性认知下丝毫没有向虚无滑落,反而更坚定地选择了有所为。这种自我价值上的认同和对自我人生意义的坚定是一种最高层面上的自我肯定。他的有所为就是创造并抓住机会逃跑,并在逃跑的路上互相消灭自己的同类(一如第一部中那些被他谋杀的无辜者),他无一丝犹疑地把这一切付诸了行动。最终他自己也死于一场如他自身所策划的那样的对等谋杀。章北海的逃跑以及两次策划的既遂的和未遂的谋杀行为无疑都具有负面性,但正是这一负面性及其自身死亡的负面结果不仅于其在价值认定和意义定义上丝毫无损,甚至更凸显了其本真的存在性。